管理理念篇||你的组织里面人是听话多还是真话多?
“听话”还是“说真话”,对于个体来说,就是自由意志与趋利避害之间的平衡。因为,自由意志是本性。就像羊不愿意被拴着,鸟不愿意被关在笼子里。同样,趋利避害也是本性。就像牛马为了避免鞭子抽,宁愿辛苦劳作。
还有另外一方面,喜欢听话的是不是本性?从日常观察来说(比如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狗多过喜欢人),喜欢听话的人似乎更像本性。可是,从父母养育孩子的这个角度,你喜欢孩子听话还是不听话?答案似乎就没有那么黑白分明了。
所以,究竟“听话”是本性,还是“说真话”是本性?究竟“喜欢听话的”是本性,还是“不喜欢听话的”是本性?这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人生挑战,也是所有组织都要面临的集体挑战。
对个人来说,理论上是可以的,总是有人能做的很好。但是,在“听话文化”组织中一般是系统性地没人能说真话。因为,在听话文化下,欺上瞒下、同流合污、假大空套等都是必然发生的现象。可是,尽管“听话文化”的问题是这么明显,为什么还能广泛、长期存在?
首先,听话文化“实现成本”比较低:听不听话的鉴别成本比较低,管理不听话的手段也比较容易学会(比如说禁言、监禁、流放)。在我们的文化中,找到听话的人也比较容易。相对来说,真话文化的实现成本要高的多。
其次,听话文化中有能力的一把手能迅速放大听话文化的优点。尤其在公司比较小的时候,“听话文化”使得一个公司可以决策迅速,动作敏捷。很多公司在幼年的时候靠听话文化活出来了,之后就路径依赖了。
当然,听话文化如果做得好的话,能实现秩序、服从、忠诚、勤奋、整齐划一等。不过,“要想搞点技术创新的东西会比较挑战。再一个是,难以逃脱起朱楼、宴宾客、楼塌了的周期律的致命软肋。
相反,真话文化是自由意志基础上的知识进步和技术创新。现在,很多企业都在迭代升级,转变发展方式,把技术创新当做竞争力。于是,如何建立“真话文化”就成为很多公司都面临的挑战。
有些一把手也有建立真话文化的意愿和价值观,但是认知能力不够,这也会导致“真话文化”难以建立。比如,如果一把手认为每个问题都只有一个绝对正确、唯一正确的答案。但是公司规模越大,复杂问题越多。在这种认知情况下,每个人只能说那些一把手在当前的心情下想听的话、能听懂的话,而不是真话。
让组织成员亲眼看到、亲自体会到:对同一个问题,会有不同视角的意见,会有不同的利益诉求,而且每个视角的意见、每种不同的利益诉求都有其合理性。当然,讨论、争吵、共创有时会拖慢决策效率。怎么办?一方面,这种讨论、争吵、共创只应适用于重要的、复杂的问题。另一个方面就是要“赋能”,这就是下一个重要建议。
在个人层面,尤其对于组织的中高层来说,大家不是不愿意说真话,更多情况下是没能力说到点子上。因此,一方面要赋能系统思考能力。要让组织成员认识到,对于“复杂问题”,没有绝对正确和唯一正确的答案。另一方面还要赋能让员工学会简单直接+职业化的地沟通表达、讨论、争吵和共创。这样,员工会更有效率地说真话、更不令人讨厌地说真话。心胸再开阔的领导也不喜欢整天被刺耳的真话所考验。教会员工怎样更有效地表达可以大大降低说真话的成本。
当然,即使在听话文化里,赋能也是非常重要的。不然很多人都听不懂话。
很多问题,如果没有专业深度,即使有好的决策机制、有讨论争吵共创的能力,也讲不出真话,做不出相对更正确决策。
所以,要想建立“真话文化”,一个组织里一定要有强大的“专业技术序列”。管理序列的很多人都有察言观色的天赋。相对来说,专业技术序列人员在“说真话”方面就更“愚直”一些。所以,如果一个公司的专业技术序列被边缘化了,大家都在“官本位”,这个公司很难建立真话文化。
优秀的真话文化里不能提倡“听话”,但一定要提倡纪律。“真话文化”与“纪律文化”是可以兼容的。
在“听话文化”中,大家是以领导的面子和感受为中心的。但在“纪律文化”中,组织成员首先听得是机制、制度、流程、系统的话。换句话说,在“纪律文化”中,有一部分权力从领导个人的手上转移到了机制、制度、流程、系统中。这是一种非常关键的“赋权”。
领导们就是要把个人及集体的经验教训沉淀在机制、制度、流程、系统中。通过持续的沉淀和迭代,一个组织就从“人盯人”的状态过渡到“人盯系统,系统盯人”的状态。
总之,对于一个组织来说,“听话文化”和“真话文化”是两种道路、两种选择,难以得兼。“听话文化”普遍宿命是:从“听话文化”逐步演化为“不说话文化”,再退化到“谎言文化”。如果你选择了“真话文化”,但效果不理想,不要气馁、不要放弃、不要怀疑,大概率是你在“纪律、赋能、赋权”方面的做得还不够好,不够坚定。
咨询服务
友情链接:
联系方式
关于我们
新闻动态
国企改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