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资要闻篇||国企改革的 “第四次跃迁”正在历经“市场机制与国企使命”的深度融合
“从1.0 版 “放权让利”(1978-1992)、2.0 版 “公司制改革”(1993-2012)、3.0 版 “管资本为主”(2013-2023),到4.0 版 “市场化机制系统集成”(2024-2030),四次跃迁是“中国之治” 的微观实践,终将推动国企从“体量优势”转向“质量优势”,为全球国企改革提供“中国方案”,奠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微观基础。”
01—四次跃迁的历史脉络
国有企业市场化机制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缩影,经历了“放权让利→制度重构→监管转型→系统集成”四次范式跃迁,每次跃迁均紧扣时代命题,推动国有企业从“政府机构延伸”逐步蜕变成为“独立市场主体”。
-
三能改革:2025 年央企末等调整率≥10%,科研人员项目跟投比例 20%; -
数字化监管:1000 + 项指标实时监测,风险响应时间≤2 小时。
-
链长制:牵头组建全球新能源供应链联盟,关键材料成本降 20%; -
ESG 对标:TSI 评级全球前 20%,碳强度下降 40%。
-
AI + 管理:数字孪生董事会决策效率提升 40%,专利转化率**≥70%**; -
研发投入:2030 年央企研发强度≥4%,一类新药数量翻番。
02—国企市场化机制之三大突破
一、职业经理人制度:从 “行政任命” 到 “市场选聘” 的突破
突破点:打破 “铁交椅”,实现“能上能下、能进能出”的市场化用人机制。
案例:
中国联通对子公司实行“市场化选聘 + 契约化考核”:
-
-
数字科技公司 CEO 年薪中绩效占比达 70%,2023 年推动 5G 基站建设效率提升 40%; -
子公司经理层退出率 15%,传统 “行政化” 管理团队被腾讯、华为系职业经理人替代。 -
2023 年中央企业子企业职业经理人覆盖率达85%,较 2020 年提升 58 个百分点。
-
二、激励机制创新:从 “平均主义” 到 “价值共创” 的重构
突破点:建立“业绩升、薪酬升,业绩降、薪酬降”的强绑定机制,重点向科研、市场一线倾斜。
模式与案例:
-
“项目跟投 + 超额利润分享”——华润三九:科研人员可提取项目利润的15%作为奖励,创新药管线从 20 条增至 60 条,研发人员离职率从 15% 降至 5%; -
“限制性股票 + 分红权”——宝钢股份:对核心技术团队实施股权激励,2023 年研发投入强度达 3.8%,较上年提高 1.2 个百分点。 -
2023 年央企研发人员平均薪酬高出全员均值 42%,专利转化率从 2019 年的 28% 提升至 55%。
三、混合所有制改革:从 “形式混改” 到 “深度融合” 的质变
突破点:通过“引资本”+“转机制”双轮驱动,激活国有企业市场化基因。
路径与案例:
-
“上市 + REITs” 资产证券化——深圳机场:通过REITs 盘活航站楼资产,引入社会资本 200 亿元,用于智慧机场升级,国有资本回报率从 6% 提升至 14%。
-
“战投 + 董事会改革”——中国联通:旗下云计算公司引入腾讯、阿里等战投,民资持股 49%,董事会席位民企占 3 席,推动产品迭代周期缩短 50%。
-
2020-2023 年,实施混改的央企子企业净利润年均增长 22%,高于央企平均增速 15 个百分点。
通过“用人市场化、分配差异化、产权多元化”的系统性改革,重构了 “干部能下、收入能降、资本能活” 的经营机制。截至 2023 年底,央企市场化机制改革已带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25%**,研发投入产出比提高 38%,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核心动能。
03—四次跃迁的历史启示和未来图景



咨询服务
友情链接:
联系方式
关于我们
新闻动态
国企改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