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资要闻篇||《民主与法制》周刊刊发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署名文章:国资国企治理现代化取得实质性突破
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。新时代以来,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,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,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。
战略协同机制:建立跨部门政策协调平台,打通国资监管与产业政策、科技创新政策的 “中梗阻”。例如,2024 年中央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5.3 万亿元,同比增长 3.9%,高于全国增速 0.7 个百分点,体现政策协同效应。
分类考核体系:针对不同类型国企设置个性化指标,如对公益类企业强化民生保障考核,对竞争类企业突出 ROE(净资产收益率)和市值管理。山东钢铁集团通过重组淘汰落后产能,2024 年绿色低碳钢铁产能占比提升至 65%,扭亏为盈,成为分类改革典型案例。
资本流动机制:健全国有资本进退流转通道,2024 年推动 1200 余家 “僵尸企业” 出清,释放土地、资金等资源超 3000 亿元,重点投向人工智能、量子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。
02三层联动攻关体系:构建 “国家战略需求 - 央企协同攻坚 - 企业自主突破” 机制,2025 年计划在集成电路、工业母机等领域突破 30 项 “卡脖子” 技术。例如,中国电科牵头的 “芯片突围战” 已实现 14 纳米芯片量产。
产学研深度融合:央企主导的创新联合体覆盖 90% 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,如中国建材集团与清华大学共建 “绿色建材联合实验室”,推动水泥行业碳排放强度下降 18%。
人才激励机制:试点 “揭榜挂帅”“赛马制”,赋予科学家技术路线决定权。2024 年央企科研人员中长期激励覆盖率达 75%,研发人员平均薪酬增长 12%。
03传统产业转型:实施 “AI+” 专项行动,2024 年央企数字化转型投入超 2000 亿元,如国家电网建成全球最大电力物联网,设备运维效率提升 40%。
新兴产业布局:启动 “产业焕新” 计划,2025 年计划新增 50 个未来产业研究院,重点布局量子计算、深海探测等领域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 “星链计划” 已发射低轨卫星 200 颗,构建天地一体化网络。
绿色低碳转型:央企 2024 年绿电消费占比达 28%,中国宝武 “氢基竖炉” 技术实现钢铁生产零碳排放,年减排二氧化碳 500 万吨。
04-
深化分类改革:制定《国有企业功能使命评价办法》,完善 “一业一策、一企一策” 考核。 -
强化数据治理:启动 “国资云” 建设,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。 -
扩大开放合作:实施 “一带一路” 央企创新行动计划,2025 年海外投资增长 15%。 这场涉及百万亿级国资的治理变革,不仅是国企自身的 “换血重生”,更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“关键一跃”。正如文章强调:“唯有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体制机制障碍,才能锻造出引领全球产业变革的现代新国企。”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,国资国企正以治理现代化为支点,撬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图景。


咨询服务
友情链接:
联系方式
关于我们
新闻动态
国企改革